被遗忘的军队,不会被历史忘记的英烈,中国远征军之同古战役
二战时期,缅甸西边是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跟我国的西藏和云南相邻,是东南半岛上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极大。而滇缅公路是我国抗战时期尤为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本人想利用这条路来威胁我国的西南部。同古位于缅甸南部平原地带,人口约11万。它是缅甸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对缅甸和印度之间的交通和军事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同古北部还有一座重要的军用机场,名为永克冈机场,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一个重要空军基地。因此,同古在当时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缅甸战场上的一个关键地区。可以说,谁控制了同古地区,谁就能够控制缅甸和印度之间的交通和军事行动。

为了保护缅甸和滇缅公路,1941年12月23日,中国和英国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形成了中英军事同盟。
1942年1月,日军攻占了缅甸首都仰光,大大加剧了缅甸战场的紧张局势。为了保卫缅甸,中国远征军在同年3月19日发动了同古战役。
根据一些资料的描述,可以大致了解双方兵力和武器数量的情况。
日军兵力和武器数量:
兵员:20259人;150毫米野战炮:36门;迫击炮200门;坦克装甲车:40辆;空中支援:3个航空中队。
中国远征军兵力和武器数量:
兵员:11000人;75毫米野战炮:20门;迫击炮:100门;坦克车3辆(其余留在腊戍);空中支援:无
同古战役由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领导,目的是利用同古地区的地形优势,以200师为中心形成防线,阻止日军向南推进。同时,蒋介石和远征军总指挥荀毓仁的计划是,以200师为牵制,掩护主力第5军向同古一带集结,然后一起向日军发起反攻。

3月19日,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向同古发起攻击,中国远征军200师随即展开了顽强的抵抗。战役初期,中国远征军在士气高昂的鼓舞下,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然而,在战役持续过程中,日军不断增援,缅甸独立义勇军也随同日军进攻同古。加上西线英军没有积极行动配合,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运送到同古前线,日军56师团一个搜索联队于3月28日增援同古。
然而,主力第5军因为交通不畅和装备不足等问题,迟迟未能集结。同时,盟军之间也缺乏协作和配合,导致200师在同古地区孤立无援,只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防御。在战役初期,200师经过顽强的抵抗,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但随着日军不断增援和攻势加强,200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损失也越来越惨重。

最终,200师在面对4倍于己的敌人,顽强抵抗了12天后,被迫主动撤出同古,避免更大的损失。整个战役中,中国远征军伤亡惨重,士气和战斗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据台湾省官方战史《抗日战史》的记载,200师在战斗中共计伤亡约2500人,估计歼敌5000余人。同古作战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最后第200师全师安全转移,日军也承认,同古战斗中,200师十分英勇,战斗意志十分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

同古战役对于日军来说则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这场战斗在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因此被誉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珍珠港事件”。

美国《时代周刊》在1942年4月6日的一篇报道中称赞中国远征军“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并称赞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掩护了盟军的撤退,为缅甸的防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样,英国《泰晤士报》也在1942年3月31日的一篇报道中称赞中国远征军“奋勇抵抗日军的进攻”,并表示“中国远征军的士气极高,他们在缅甸的表现证明,他们是一个出色的军队。”
此外,其他国外媒体也对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中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报道对于提高中国远征军在国际上的声望,增强了战士们的士气,促进了盟军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注我,了解更多远征军历史。下一集介绍仁安羌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