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中国历史"天崩地裂",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亡清兴
1644年,即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岁在甲申,明清鼎革交替之年,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都对中国以后数百年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以清军入关尤为重要,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西京。正月初八日,李自成亲统大顺军主力由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向北京进军。二月初八攻克太原。接着,大顺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连下宁武、大同、宣府。三月十五日,攻克居庸关。三月十九日攻进北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宣告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至此灭亡。
入关夺取全国政权是皇太极的夙愿,他未能如愿,他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暴逝。由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即顺治帝,多尔衮则以摄政王的身份独揽大权,改明年(1644年)为顺治元年。清统治者大举兴师,准备入主中原,从而开始了清军入关战争。

顺治元年(1644年)春,摄政王多尔衮曾派人去陕西联络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以图协谋同力,共灭明朝。但等待多日,不见回信,后来得知北京城已被李自成占领,决定集结倾国兵力,亲自率兵攻占北京,以完成清的一统大业。 同时,占据北京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为防清兵入关,多次派人招降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当李自成派唐通前去招降时,吴三桂因父亲吴襄和其他家属留在北京,遂同意投降。唐通接管了山海关防务,吴三桂则率部前往北京,朝见新君。行至玉田县时,吴三桂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夺去,(一说刘宗敏逮捕了其父吴襄,追赃索饷)勃然大怒,回师直奔山海关,打败唐通,重新控制了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叛变,山海关被占的消息后,遂于四月十三日与刘宗敏率大军20万离京东征,兵锋所及,直指山海关。 吴三桂自知不敌,派使者与多尔衮联系,寄希望和清军联合作战。多尔衮答应出兵,但他不承认所谓"合兵",同时要求吴三桂投降。吴三桂接受了投降的条件,入清营见多尔衮,髡发称臣。清兵出动十余万,由多尔衮统率,吴三桂则充当了清兵入关的先锋。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大顺军包围了山海关。二十二日,在战斗最激烈,吴三桂军濒临崩溃之际,多尔衮率清军突然参战,大顺军猝不及防,战败退回北京。 李自成山海关战败之后,吴三桂引清军进逼北京。李自成只得于三十日退出北京,返回西安。

李自成退出北京的第二天,即五月初二日,多尔衮率领清军抵北京,故明文武官员出迎五里外,多尔衮由朝阳门入城,明内监以明朝皇帝的法驾卤簿及御辇设于皇城外,跪迎道左,启奏多尔衮乘辇入宫,以皇帝之仪礼相迎,表明新主莅临。多尔衮命以摄政王之仪仗前列,举行入宫之隆重典礼,向天行三跪九叩大礼,再北向沈阳(顺治帝福临尚在沈阳)行大礼,接受明百官的朝拜。多尔衮宣布,清廷定鼎燕京。派辅国公吞齐喀等人前往盛京(今沈阳)"迎驾"。
九月十九日,清世祖和满族统治集团抵达北京。十月初一日,世祖祭告天地社稷,即皇帝位,国号仍为"大清",定都燕京,年号顺治。并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接受王公百官的三跪九叩礼,礼成,颁诏天下。诏书一方面把清廷定都燕京说成是"荷天眷"、"顺民情",另一方面又祈求天地"佑助",使"我大清皇图永固"。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政权在全国的确立,从此一个新的皇朝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