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深度游:民国万花筒~梅园新村,走进尘封的历史
我个人比较喜欢探寻历史建筑以及它们过往的故事,而梅园新村片区正是南京乃至金陵城市历史的浓缩,特别是民国史的演绎在这里是独一无二的。
梅园新村片区在民国时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和医学中心。历史上的梅园新村见证了国民革命的成功,国共的政治博弈,国民党的内斗和“钟山风雨起苍黄”。高大的梧桐树,斑驳的民国建筑,深邃的街巷以及已经渗透进它们的那段历史,现在的梅园新村为我们留下了一扇窥探民国政治,宗教,文化和各阶层人士生活的窗口。在这里,从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公馆到社会精英、普通职员的住所,每一幢洋楼都有着一段沧桑的历史静待感兴趣的人们去发现;每一条街巷都承载着往日的辉煌与悲凉。
梅园新村片区是南京民国建筑类型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片区,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各类建筑的特点,其中公共建筑有:“总统府”、国民大会堂与国立美术陈列馆、中央医院、中央饭店、中央地质调查所、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居住片区布局随意有序,类型多样,包含了花园式洋房、无院式独立别墅、联排住宅和里弄式住宅等,是民国居住建筑的缩影和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桃源新村和梅园新村的开发商是当时“实力雄厚、运作方式也十分西化”的“乐居房产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总统府旧址
这里也是太平天国天王府和两江总督署所在地。

民国总统府旧址

民国国民大会堂旧址

民国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
梅园新村以独院独户的西式洋房为主,多为红色四坡屋顶,砖木结构,立面多为清水砖。

梅园新村民国建筑群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等的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22号,原国防部监视站;29号,原首都警察厅军统监视站;31号,原党政监视站。

梅园新村纪念馆

梅园新村纪念馆
首都国医院发起人之一卓海宗故居。

卓海宗故居
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国民政府水利部淮河水利总局局长、著名水利学家林平一故居。

林平一故居
梅园新村街区设计者之一蒋一铎工程师故居。这座宅子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

蒋一铎故居
制作了中国首台无线电话的无线电事业先驱朱其清先生故居。

朱其清故居
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陈奎章故居。

陈奎章故居
曾经在南京叱咤风云的旧人。

那谁谁“故居”
雍园是一处里弄式别墅街区,以无院独立式住宅为主,多为红色及青色坡顶,立面多为清水砖。

雍园民国建筑群
白崇禧公馆,其中共有二幢相对而立的西式洋楼,1948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这里成为实际上的竞选决策机关。这里后来也做过一个全国有名人物的居所。

白崇禧公馆
蒋介石秘书陈布雷居所,现为国际青年旅舍。

陈布雷居所
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公馆。

韩德勤公馆
中国元代以后第一个“驻京办”-原西藏驻国民政府办事处。

原西藏驻国民政府办事处
据说是原国民政府长沙市长在“首都”置办的产业。

原国民政府长沙市长的产业
桃源新村以联排式住宅为主,为当时的二类住宅,用于一般的公务员居住,共5组,均为长条形,南楼为平顶,北楼为红色双坡顶,墙体为空斗墙,墙面作黄色大拉毛处理。

桃园新村民国建筑群
郑介民公馆,两幢楼1947年后分别给了国民党联勤总部财务司长戴丹山、国民党国防部长秦一江作为寓所。

郑介民公馆
钟岚里为新式石库门建筑,民国时期是中南银行的职工宿舍,共12幢,有着统一的二层楼和当街小阳台,顶层各设有一个突出的阁楼,红色双坡顶,呼应着路旁成排的法国梧桐,整座建筑显得朴实但不乏气势。

钟岚里民国建筑群

钟岚里民国建筑群
钟岚里东侧是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副监黄裳中将故居-“蓝庐”。

“蓝庐”
毗卢寺始建于1522—1566年,乾隆下江南时到达南京的第一天晚上就在毗卢禅院下榻。当晚乾隆在寺庙用素斋,斋后拜访了一百零四岁的方丈法空大和尚,与法空彻夜谈禅说法。乾隆以香客身份在毗卢禅院下榻三日,并在此亲自指挥了缉拿白莲教首领“一枝花”的重案。之后,乾隆才辞出毗卢禅院,正式接受南京文武官员的盛大恭迎,由此揭开六下江南的序幕。民国时期毗卢寺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会、中华佛学研究会、中国宗教联谊会、首都国医院皆设于此。其时民国要人多相往来,孙中山先生也曾亲往静思;赵朴初先生长期在此工作,一九四七年还在毗卢寺召开全国佛教代表会议;1955年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吴奴总理到毗卢寺拜佛。

毗卢寺

毗卢寺
中央饭店建于20年代末,为西式混合结构的建筑,是三四十年代首都南京最负盛名的饭店之一,诸多名人曾入住,著名刺客王亚樵亦曾入住,钱壮飞从这里传出了顾顺章叛变的情报,这个饭店内发生的故事要单列一文。中央饭店原设计为七层,因其位于国府路(今长江路)的正南方,有关当局认为这么高的建筑会对国民政府的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只批准建造三层(解放后加盖一层)。

中央饭店
1912街区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3万多平米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民国情调,2008年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

1912街区
其中民国红公馆、茶客老站等都是不折不扣的民国建筑,原为国民政府校级军官公寓,目前完全保持了原貌。

1912街区

1912街区

1912街区
片区内及周边还保存有始建于1925年的震旦大学预科学校旧址(现南京九中);民国时期开始办学的梅园中学;原国民政府水利部旧址(现东南大学科技园);民国时期首都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公余联欢社旧址(现南艺尚美学院);国民政府国防部旧址,内有诸多民国建筑,包括蒋介石官邸-憩庐(现南京军区大院);民国时期修建的逸仙桥、浮桥;兰家庄民国建筑群等。
梅园新村历史文化片区还包括了近现代诸多建筑大家的作品:中央医院(现南京军区总医院)是建筑大师之一,1991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它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中央医院旧址
六朝博物馆是贝聿铭大师在90岁高龄参与设计的又一建筑精品。

六朝博物馆
江宁织造博物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纲设计。

江宁织造博物馆

江宁织造博物馆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由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外立面为华贵的罗马洞石。闲暇时去看看画展是一种幸福。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对面就是设计独特的南京图书馆新馆。

南京图书馆新馆
如果说梅园新村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那么民国史只是它的扉页。梅园新村曾是傲立世界城市之林的建康都城所在地,发掘出的宫阙遗迹诉说着昔日的辉煌,隐含着琅琊榜里的宫廷争斗,也流传着“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凄美词句。明宫城内留下千古疑案,江宁织造署成就传世巨著,太平天国天王府和两江总督署记载清王朝的风雨飘摇。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六朝都城规模庞大,在当时影响巨大并引来其他国家模仿,日后对中国和东亚各国影响深远的洛阳城就是模仿建康城修建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委任蒋少游修建,蒋少游凭记忆将在建康城所看到的一切尽量画在图纸上,并一一搬到洛阳。建康城是公元4-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规模和市政设施,远远领先于同时代水平。遗憾的是,公元589年陈被隋所灭之后,建康城悉数被毁,后来朝代更替、城市叠加,这座风华绝代的建康城终于消失于地下,目前建康城遗址发掘在六朝博物馆(部分遗迹发掘并展示于南京图书馆新馆)。始建于南唐、复建于明的“竺桥”还流传着朱元璋最爱的女婿—驸马梅殷之死的皇室谜案。

竺桥

西安门遗址

玄津桥
片区周边还有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利用工业遗存打造的D9文化街区等文化设施。
原中央地质陈列馆(现地质博物馆)内的展品。

原中央地质陈列馆
地质博物馆新馆内的恐龙大厅。

地质博物馆新馆
其实我最中意的职业一个是导游,一个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