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地级市——苏州,第一贡献大户是他?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一隅,紧邻上海,面积8657.32km²,下辖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吴江区5个行政区和苏州工业园区1个县级功能区,代管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太仓市4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苏州市之所以表面上拥有较高的gdp,除了江苏省的大幅度倾斜和上海产业转移外,和县级市的功劳密不可分。

昆山高新区
苏州的每个县级市都拥有相当于地级市的经济政策倾斜,其中昆山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数量竟等于无锡全市之和,比省会南京全市还多好几个。可见江苏把绝大部分的经济资源都给了苏州,才打造出苏州这样一个制造业“巨无霸”。
苏州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曾显赫一时,是诸侯国吴国的封都,但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后,苏州却安静了很多。从过去的尚武之地的大汉形象变成了柔弱的女子形象,直到明清时期才因为经济的发展再次崭露头角。明清两朝的苏州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造假之风兴盛,时人直呼苏州为“拐城”,还爱说大话,“假山假水假人情”,“苏空头”之名不胫而走。步入近代以后,苏州经济再次一蹶不振,人也实在了一些,很多苏州人被迫背井离乡,去往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谋生,也有的去往近代小上海——无锡谋生。

苏州园林
改开以后,由于靠近上海的地缘优势,苏州被寄予厚望,得到了举全省之力的大力倾斜,各种资金纷至沓来,苏州也由此成为外资第一大市,力压上海。
其实,苏州这几十年的大发展离不开这样一群人,那就是安徽人。

安徽本土经济虽然不够发达,但也是全国人口流出地前三,但安徽人在大江南北、全国各地都有奋斗足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江苏的苏州、南京、无锡等地也成为安徽人“开疆拓土”的天堂。
过去苏州府中进士的80多位读书人中,就有23位是在苏的徽商子弟。过去的徽商不仅有钱、而且有德有才,他们是“精明的商人、有造诣的文人、有爱心的善人”。改开后,一批新徽商迅速崛起,中国五百强中,有大几十位新徽商,各种国际财富人物榜中也有几十位徽商企业家上榜。

苏州市现有200多万安徽籍人士(苏州官方总人口是1100万左右),这个比例相当之大,还不包括已经改成苏州籍的安徽人。苏州市有几千家徽商企业,其中资产超亿元的徽商企业400多家;苏州市徽商企业聘用的员工80多万,这些企业为苏州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苏州过去是一个小城市,这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同时,房价也是一路水涨船高,从全国四十多名,一路上升到如今的全国前十,可以和老牌大都市南京掰掰手腕,其中安徽人对苏州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欢迎对城市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关注本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