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商鞅变法(全)
商鞅变法,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不陌生,它是我国记载以来最有名的一次变法。
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没有这样一种疑惑:商鞅变法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秦国国力大增,以至于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变法吧。
历史背景
公元前362年,秦国国力衰微,土地狭小,被关东诸国排斥,贬为蛮夷。秦孝公登基,发奋图强,颁布求贤令,做出强秦者尊官分土的承诺,吸引了商鞅投秦。
ps分析:史书上虽只记载了商鞅投秦,但是细思之,求贤令能吸引商鞅,那么,它应该也能吸引到其他各国郁郁不得志的人!只是其他人被商鞅给代表了,所以史书无载,这就给变法奠定了人才基础啊!
变法之争
纵观古今,每一次的变法,都会存在有变法派和反对派,想要顺利变法,首先就得打败反对派。
商鞅始终坚持,变法是少数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多数人只需要遵从就可以了。
而反对派的观点是“吏习而民安之”,官吏习惯,民众安心,所以并不需要变法,标标准准的反对派,顽固派,被变法派轻易打败是理所当然的。
ps分析:所有的变法之争,变法派都能轻而易举的赢过反对派,这不足为奇。只有最高层想变法的时候,才会存在有变法派,反之,则不会存在变法派,裁判吹黑哨,比赛就不会输。
变法集锦
其一,是编户齐民:
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这这极大的集中了秦国的力量,并强化了政府的权力。
其二,是重视军功,约束私斗:
立军功者,无论贵贱,都可获取爵位。无军功者,贫者安贫,宗室不能上族谱。
私斗者,无论输赢,双方都需要受到惩罚,并以其轻重程度来确定刑罚大小。
这使得秦国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其三,鼓励耕织:
致力于耕织者,也可受到奖励,免除赋税。懒惰者,则收为奴隶;逼迫民众成为无情的生产机器。
这三条,简单,有效,通俗易懂,抓住了富国强兵的要诀。
ps分析:商鞅采取的措施,就是让民众全部成为卷王。
徙木为信
制订了法令,在推行前,商鞅做了一个简单的可行性实验。
在集市门口立一根木头,承诺能将木头移到北门者,赏十金。无人敢动,继续追加赏金,到五十金时,终于有人动心,将木头搬到了北门,立即就获得了五十金。
商鞅完成了实验,并在民众心中种下了他信守承诺的种子,就下令开始实行新法令。
ps分析:商鞅徙木为信,做荒唐事也信守承诺,何况是做国家大事了?难道能不守承诺吗?
刑太子师、傅
变法实行一年,其带来的不便开始显露,反对者尤其多。
太子犯法,商鞅即刑、黥太子师、傅。使国人肃然,尽皆胆寒,不敢再说新法不便,简直是雷霆手段。
ps分析:刑、黥太子师、傅就是徙木为信的加强版,新法连太子都不能违背,何况民众?
变法功成
实行百年,秦统六合。
ps分析:变法一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商鞅变法能成功,在于商鞅与秦孝公。
商鞅智勇双全,秦孝公坚韧不拔,两人珠联璧合,才使得秦国重新焕发生机。
历代变法,有因变法者智勇不及失败的,也有因最顶层不坚定而失败的,商鞅与秦孝公,真可谓天作之合了。
今天的历史小故事就说到这里了,感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