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擅长耕种的汉族,为何迟迟没有开发东北呢?
我们今天谈论粮食生产的时候,东北的肥沃黑土地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地方。我们如今的全国粮食生产,大部分都是依赖于东北地区,东北粮仓的美誉也是家喻户晓。
但是我们如果观看历史却可以发现,东北的肥沃土地一直等到清末才大面积开发,一直等到新中国建立之后,东北才真正成为中国人粮食生产基地。

古代擅长耕种的内地农耕汉族为何迟迟没有发开东北呢?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最为普遍的回答是气候问题,也就是说长城之外不适合土地耕种。但是我们如果看一下如今的东北广阔耕地,就可以知道气候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并且我们如果熟读历史可以看到,古代汉唐时期的气候比如今要温暖湿润许多,当时的青藏高原都可以养活千万人口,当时的东北地区的气候只会更好。
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东北耕地的开发呢?
我们如果熟读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一直到唐代的时候,耕地的主要范围还是集中在黄河流域。当时的经济政治中心正是在黄河中游的洛阳一带。#农业#

所以的转折出现在宋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加上中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中原地区的人口才朝着四周扩散,开发中原之外的耕地就成为了一个必选项。
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正是由于太湖流域的开发,才有随后的苏杭人间天堂。
其实当时除了宋朝的南方开发之外,北方的同样出现农耕开发的潮流,这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金国的“闯关东”。
说起闯关东,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清朝末年的东北开发历史,其实早在宋金时期,北方的大金国就开始了东北地区的农耕开发。
根据如今的黑龙江的文物考古所统计,目前已经考证的金国东北农耕城市遗址,只是最北边的黑龙江省就超过了40座城市。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后来的金辽之所以可以和两宋朝对峙几百年时间,靠的正是发达的农耕经济实力。#宋朝#

相比于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南方地区,为何东北经济后来却没有发展起来?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因素,由于在明清以前,当时的辽西走廊还在海水下面,中国华北平原和东北的联系只能翻越燕山山脉。
这不仅让东北民族南下困难,同样让中原王朝北上也困难重重。大家看一下强盛的隋朝攻打高句丽导致灭亡就可见一斑了。
除了交通不便之外,东北的广阔地形和蒙古高原连成一片,这就导致进入东北的农耕民族面对北方草原民族攻击的时候几乎无险可守。这也是到了明代的时候,也只能掌控辽西小部分地区。
特殊的地理导致东北地区的农耕经常会遭受战火的摧残,这也是如今很少有人记起宋金时期的“闯关东”的原因,大量的开发城市都在后面的蒙古高原骑兵下湮灭。

如今随着新中国的国力强盛,东北在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证的情况,肥沃的土地才被重新开发出来,也就成为了目前中国人的北方粮仓。#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