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尔:东京审判的漏网之鱼
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大将,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被判处绞刑。
土肥原贤二:日军侵华头号间谍,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被判处绞刑。
东条英机:日本第40任首相,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被判处绞刑。
本庄繁:关东军司令长官,1945年日本投降时作为甲级战犯畏罪自杀。
日本法西斯罪孽重重、所犯恶行罄竹难书。东京审判,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审判,光判决书就念了整整9天。此次审判所定甲级战犯有28人,被处以极刑的仅有7位,而上述几位是日本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们。
本庄繁,九一八事变前夕任日本关东军司令长官;东条英机,九一八事变的舆论控制者和幕后黑手,九一八事变后作为关东军宪兵长官来到东北;土肥原贤二,九一八事变前夕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板垣征四郎,九一八事变前任关东军高级参谋兼关东军第二课课长。
这些人分别是九一八的舆论掌控、情报搜集、策划推动、参与实施者。这些看似一个整体的主谋却少了一个穿针引线之人,而这个人则是时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的石原莞尔。
正是他所提出的“石原构想”,成为了谋划九一八事变的理论武器;是把日本法西斯的野心从构想推向幕前的推手;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牢牢编织在一起,化作一张铁网,套在东北的土地上。
石原莞尔,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在第30期的毕业生中排名第二。1920年石原莞尔就被派往了中国,虽然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是石原莞尔在这一时期的收获对他日后的行为是具有重要的影响的。3年的时间里,他已经理清了中国当时所处的混乱时代的各个军阀之间的基本情况,对中国的国情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可以说,此次中国之行,是石原莞尔策划侵略阴谋的前奏。
在短暂的德国留学后,石原莞尔回到了日本,这一次,比起那个在学校里头行为怪癖、常被认为是不合群的自己相比,如今的石原莞尔像是换了一个人。他陆续结交了永田铁山、岗村宁次、东条英机并加入了日本军官的少壮派团体木曜会,这些人在后来的侵华过程中都曾犯下累累罪行。
就在这个组织的第三次大会上,石原莞尔作了一篇演讲——《我的国防方针》,使得昔日同窗对这个曾经不合群的校友刮目相看。
演讲的中心,是针对日本未来可能发动的战争作出预设,即能够支持日本未来发动战争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可以最为日本战争资源基地的地方,从那里可以获得无尽的战争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这个战争资源基地在石原莞尔的设想中无疑就是中国。石原莞尔的设想若要成功的前提,就是他自己提出的解决“满蒙问题”。这篇演讲成为后来的“石原构想”的前篇。
石原莞尔发表演讲的时间是在1928年1月,到了10月份的时候他就在“蘑菇屯事件”的主谋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的推荐下到来到东北,就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从其职务的名称“作战”、“主任”两个词中就可以判断出,石原莞尔对于“九一八事变”的阴谋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的。也许他不是最后的决策者,但在整个觉得的制定中是出了大力的。
河本大作
随后的1929年,板垣征四郎从驻天津步兵第33团团长的位置上退出到东北就任关东军高级参谋兼关东军第2课课长。1931年8月,在天津的华北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奉命出任奉天特务机关长。
石原莞尔的大网紧锣密鼓的织了起来。
1929年,石原莞尔任职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的第二年,在长春发表了《战争史大观》讲话,臭名昭著的“石原构想”诞生于此。令人吃惊的是,石原的讲话和当时充斥这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法西斯不同,他没有表现出战争贩子那般的狂热、鼓吹。而是对东亚乃至世界格局作出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这些都得益于石原莞尔早期的中国考察和短暂的德国留学,让他有机会能够深入考察两个国家的底层民情和政治状况。
在这一次的讲话中,他预测了第二次世界战争的发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格局会以五个超级大国为基础,当然在他的构想中日本自然会是其中一个,而且日本的终极对手将会是美国。结合现在的历史走向来看,石原的构想中日本似乎是替代了苏联的地位。如果历史真的如此进行下去的话,那也不必感到惊讶,因为这一想法早就在日本法西斯的野心家中掩盖不住了。这些日后的战犯们心中所想的就是以中国为基础,进而对东南沿、太平洋和苏联发动侵略。
石原莞尔的演讲和他的构想中那些有预见性的想法和简介,证明了他这个心思缜密、思维清晰的阴谋家要远比那些动辄就鼓吹战争的战争贩子更加的恐怖。
在这篇报告的最终,石原莞尔斩钉截铁、底气十足地总结道:“除将满蒙占为我国领土之外绝无他途”。全部报告都充斥着石原莞尔的野心和激进,在报告中他对于满蒙问题解决的方案始终是军事占领。在当时日本国内对于“满蒙问题”犹豫、不安甚至是焦躁地时候,“石原构想”无疑是一把拉满地弓,架上了阴谋的箭。
虽然,“九一八事变”的种种细节和石原莞尔最初的构想有些出入,但这并不能改变其蓄谋已久的事实。而石原莞尔也在“九一八事变”后名噪一时。
1937年,石原莞尔晋升少将,升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在接下来的七七事变中,石原莞尔的军人生涯开始走上下坡路。
七七事变后,以石原莞尔为首的一派主张“不扩大事态”,而以陆相杉山元大将为首的则是狂热的主战派。以石原的谋略,他对于卢沟桥事变后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最初了准确的预判,他认为过于的激进不但会失去已经成为战争资源跟绝地的东北,还会让日本陷入战争的泥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谋略家的先见之明。但有此事于陆相杉山元等人产生的矛盾,让他在参谋本部的日子不大好过。
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已经成为第5师师长的板垣征四郎,石原在“九一八”阴谋中结交的好友,推荐他回到关东军,担任东条英机的参谋次长。
此时的关东军经过了改编和整顿,大大扩充的职权,可以说伪“满洲国”的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各项大权都握在了关东军的手中。溥仪是傀儡,时任关东军司令的东条英机才是伪“满洲国”的实际掌权人。
在石原莞尔的眼中,回到东北似乎意味着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因为在他的构想中,如今的伪“满洲国”是日本发动战争的资源基地,而这个基地如今正源源不断的向外输送着资源。石原莞尔希望通过伪“满洲国”让自己的构想从头来过。因此,他必须要拿到关东军的政治实权,这与东条英机产生了直接的冲突。冲突不断升级的结果,就是这位参谋次长被他的上司解了职。
1941年,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对这个曾经的政敌,东条英机毫不留情地把他调任到了大学去教授国防学。石原莞尔正式脱下了军装,退出现役。
不得不说,石原莞尔的某些思想理论是具有前瞻性的,从他谋划“九一八”,到“卢沟桥事件”后支持事态不扩大化,再到指责那些国内的激进派放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不过是给日本天皇画大饼,以及他退出现役后对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不自量力的评价,
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抱有极大的占有野心的阴谋家,一个“九一八”的始作俑者,逃脱了战后的东京审判。更令人讥讽的是,石原莞尔出现在东京审判的场上的时候是最为证人的身份。他本人更是当场责问法官:“明明“满洲事变”的中心人物是我石原莞尔,而我却不能成为战犯?这根本不合逻辑!”
在东京审判现场出庭作证的石原莞尔
可见这个当时军国主义思想横行的国家,战争狂人的心中是多么的狂热和扭曲。
有人包括一些中国人在内,觉得他之所以没能成为战犯是因为不够格。但从他的这些思想来看,若是命运听从了他的安排,不排除他也应当是走向绞刑架的那一个。
虽然逃出了东京审判,但是石原莞尔在1949年的8月15日因膀胱癌而死于住所,说来也巧这一天正是日本宣布投降4周年。
石原莞尔的膀胱癌是由于他在关东军任职期间,误用自己的佩刀捅到了自己的裆部,造成尿道口撕裂,长期的尿出血诱发了膀胱癌。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他不好过,这样的死亡更像是报应。但是,这些苦难和遭遇同他带给东北和东北人民的那些痛苦相比,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