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和秋月是什么关系
这句是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里著名的词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简单说,是类比法,就是春天的花朵最美,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这是从空间上来说。
好的文学作品,又给人许多只可意会难以言表的,展开想象的思绪,
比如,在纵向的时间的流逝,春天花那么美,然而好花不常开。到了秋天就会凋谢,然而,秋天又有月亮,一样给人美的享受。
刚刚到了春天,怎么又这么快看到了秋天的月亮,时间过得这快啊,多少美好的记忆,就这般永远就只能留存在人们记忆里。
但词人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这些。
当年李煜被俘,在宋朝都城汴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生情,回想起往日南唐的骄奢淫逸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就写下了这首词。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会让人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而对于家破国亡的李煜,却让 他产生痛苦的回忆和对比。因而,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烦恼的导火索。因为他过去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他往日的欢乐却一去不返了。所以,在首句,他就发出了哀怨的感叹。“何时了”!
李煜在这首词里表面上是写追怀昔日逝水流年般帝王生活,实际上是"落花流水春去矣"的对比和哀怨叹息。
他不仅自己深陷囹圄,被封为"违命候",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他的妻子小周后,妃子们还当着他的面,陪侍宋太祖赵光义,受尽了凌辱,
但他在词里不敢把他们所遭受的侮辱表达出来,只能通过怀念昔日帝王生活而哀愁, 即使这样,据史料记载,当宋太祖赵光义听到他写得这首《虞美人》词句后,龙颜大怒。残忍的用慢性毒药"牵肌药"毒死;
这首词也成为千古绝唱,而它在写景,表达情感上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诗词创作影响很大,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被俘后写的一首词眷恋故國,凄凉悱恻,无怪乎"旧臣闻之,有泣下者"(《乐府纪闻》)。一开头,作者用怕见春花秋月來反衬对往事的不能忘情:然后处处把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回忆对比,突出对故國的追念,写得贴切自然最后以"一江春水"來形容无穷无尽的哀愁,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具体而形象,别具艺术特色。
那么春花秋月究竟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每当月夕花朝的時候就勾引起心头多少往事,春天來了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回想起故國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是忍受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