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愚孝(你认为什么是孝顺父母)
“愚”就是蠢笨、傻的意思。“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把“愚”和“孝”放在一起,就是说,无论父母长辈对晚辈有什么要求,晚辈必须无条件地答应和满足。
有人说,社会上的任何职业,几乎都需要岗前培训,唯有父母这种职业,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岗前培训,一定会有许多不合格的父母,不合格的父母必定培养不出合格的孩子。有的人觉得我是父母,你就应该听我的,仿佛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因果关系,这是完全错误的。
怎样才能做到不“愚孝”呢?
1、作为晚辈,一定要弄清楚,对于父母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可为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可为的。
在孩子的婚姻问题上,家长是最爱干涉的。家长可以提出建议给孩子作为参考,但千万不能直接干涉,由于家长不喜欢就坚决反对,这样的父母太多了。在这一点上,作为婚姻的当事人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冲破父母的牢笼,带着自己心爱的人远走高飞。
讲一个闺蜜的故事。
闺蜜上大学时搞了个对象,男方家在城市,闺蜜家在农村,结果双方家长都不同意。男方家长嫌闺蜜家在农村,觉得配不上他儿子;闺蜜家长怕闺女高攀,将来受气,也不同意。很赞成闺蜜和她的男朋友,二人直接私奔,形成事实婚姻。30年过去了,闺蜜两口子过得风生水起,已进入大康水平。

再看另一个相反的案例。
母亲家的一个邻居,叫张小花,今年84岁了,老太太年轻时漂亮、能干,属于女强人,在单位、在家里都说一不二。她有三个孩子,两女一男。三个孩子找对象必须她同意,结果,大闺女今年60岁了,一直未婚;二闺女好不容易结了婚,有了孩子,孩子六岁时,在张小花的挑剔指责中离婚,二闺女带着孩子跟着她过呢。儿子就更悲惨了,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离婚的原因都是张小花从中作梗。这三个孩子是真“孝顺”,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敢反抗,一切唯张小花的马头是瞻。
去年,83岁的张小花对我母亲说:“我也是作孽呀!现在,大闺女在家住一间房,二闺女带着孩子住一间房,儿子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过。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你说,这些孩子们年轻时咋不反抗反抗我呢,你看,现在这个烂摊子,咋整呀?”
现在知道后悔啦,晚啦!

2、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成为“愚孝”的制造者,解决方法就是凡事多和孩子们商量,听听他们的想法。
孩子要尊重父母,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听话,把孩子驯服成一个听话的工具。你说你都混得那么惨,还要孩子时时处处听你的话,这不成了“俄罗斯套娃”吗?真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什么事情都和我们商量,尤其是我们兄妹四人的婚姻,只是提出建设性意见,绝不强加干涉。我们四人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在这里,衷心感谢父母的民主和豁达!
总之,我们必须孝敬父母,但不是“愚孝”!

最后说说我的养老观:我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请保姆伺候,或者去养老院。我已经给孩子们口头做了遗嘱:如果我得了不能治的病,坚决不治。人要来的洒脱(这个不由你),去的安详(这个必须自己做主)。
有个朋友,已经做了三次开颅手术,好了也是植物人,对于病人,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家庭,巨大的经济开支,谁能承担得起?何必呢?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因此就会有老人认为孩子对父母长辈孝顺就是照顾好父母,还要听父母话,不能违背。那么过于孝顺没有自己的主见就是“愚孝。这在以前古时候例如陆游和唐婉就是愚孝的悲剧典型。
父母有时候认为他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经常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还要多,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长,然后认为自己很有经验,孩子必须要听父母的话。
但是,社会在发展,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所遇到的事物也许是新生事物,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处理能力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建议和意见,但是不能代劳。因此作为孩子必须孝顺,但“愚孝”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