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2025-09-20 19:10 来源:秀流网 点击: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文德皇后长孙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名人或因才凭德,或创丰功伟绩而名垂青史,被后人铭记传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有纵横捭阖,横扫六国的秦始皇嬴政、有识人之明,礼贤下士的汉高祖刘邦、也有破釜沉舟,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更有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尽是帝王将相之流。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忠臣贤士流传千古,被人津津乐道,如匡扶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心辅国,直言敢谏的魏征、英勇杀敌,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明君贤臣自古以来都有很高的关注度,而在古代的中国,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都尤其不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古代女性享有知识教育的不公平对待,“三从四德”封建传统的价值观是对古代女子天性的束缚,很少有人去关注女性的德与才,功与贤,那些妲己、褒姒之流背负红颜祸国的千古骂名又何其无辜,纵观历史,有德有才有贤名的女性不在少数,只是当时的人们忽视罢了。

而提及女性的德、贤二字,历史上这样的一个人应有一席之地,那就是有才德更有贤名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何许人也?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字史上并无记载,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身份尊贵,称其为古代名媛一点也不为过。或许人们对这位长孙氏不甚了解,家族显赫这都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宰相长孙无忌是其一母同胞的哥哥,她自己更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由此看出,长孙氏的出身和生平尤其不简单。

在公元613年,年仅13岁的长孙氏与当时16岁的李世民完婚,其后的23年间,两人共生育三子四女,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即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衡山公主。纵观历史,鲜少有帝后和睦,感情深厚,子嗣昌盛,从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子女数量来看,两人相识相知的二十三年必是情深意笃,爱意绵绵,这份爱情,历史可以见证。

在这短短的二十三年间,长孙氏是因何能得到李世民的尊重宠爱?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又从何而来呢?

持家有道,广修仁德

公元617年,李世民和长孙氏二人随父亲李渊就任而迁居太原,由于李世民的母亲(即太穆皇后)早逝,李渊也并没有续娶正房,家里并没有其他女人,而男人又不管家里内务,家里日常的琐碎之事及其管理之职都不得不由当时年仅十七岁的长孙氏来承担。

尽管年纪尚小,放到现代也不过是一个学生的年龄,却已然将全府大大小小事务处理的妥妥当当,不让父亲和丈夫有任何后顾之忧,专心发展事业,而长孙氏凭借出色的治家能力得到父亲李渊的赞赏。除此之外,长孙氏在太原附近出资修建了玄中寺,李家的声望和长孙氏的仁德也因此而声名远扬,俗话说得人心得天下,以德服人,以仁治人,以礼治国,当是上乘之道。

与人交好换人心,勉励将士振军心

大概是帝王家的铁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皇权面前皆可抛弃,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因所谓的功高震主之名,不得父亲的信任,兄弟之间嫌隙滋生,矛盾激化,连父亲的妃嫔也不待见他,李世民的处境十分艰难。正值此时,长孙氏走了出来,她时常进宫给李渊请安,又与后宫妃嫔结交送礼,缓和了李世民尴尬的处境。

但表面的平静终有被打破的一天,《旧唐书》记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矛盾爆发,李世民率领将士在玄武门设伏,这时候长孙氏站了出来,勉励将士,提振军心,而后玄武门之变大获成功。

尽管长孙氏做的这些事并不是值得震撼的大事,但就凭她能在李世民处境艰难之际选择与之共进退、共生死,还努力为丈夫的事业四处奔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长孙氏值得被李世民的敬重宠爱,更值得后世效仿。

杜绝外戚,辅佐帝治

所谓爱屋及乌,又与长孙无忌年少结识,李世民提拔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即宰相),却受到了长孙皇后的反对,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服后,长孙无忌主动放弃了这个职位,长孙皇后认为长孙家族出了一个皇后已是贵不可言,能成为皇亲国戚已经是天大的荣幸。所谓树大招风,仇人眼红,身处高位更容易出错,唯有避开权势才能长久无忧的生存,长孙皇后对外戚的做法足见她的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长孙皇后对待外戚不偏不倚,对自己也要求严格,《新唐书》记载: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李世民常常与长孙皇后谈及国家大事,长孙皇后认为女子不得干政,立刻闭口不言。其实,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比任何人都懂得后宫不议朝政的道理,但他更相信长孙皇后的大义与贤德,不会发生后宫乱政的现象,真正的把长孙皇后当成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生伴侣,明君贤后也不过如此了。

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明君也不例外。李世民常年征战,脾气难免急躁,李世民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魏征!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很没面子。”皇后听完后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并说:“因为陛下圣明,所以魏征才能直言劝告,有这样的忠臣我应该向您祝贺。”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朝服进谏,魏征也因直言敢谏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这里面的功劳非长孙皇后莫属。安抚丈夫,护佑贤良,长孙皇后担得起“贤后”二字。

公元636年,在长孙氏患病期间,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佛寺并亲自到寺庙为其祈祷请愿,但天不从人愿,哪怕是一国之后也有走向生命尽头的一天,长孙皇后于六月崩逝于太极宫,李世民为其拟谥号为“文德皇后”,高宗时期加封谥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文、德二字的精髓在长孙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长孙氏在李世民的心中分量极重,更是对长孙氏一生的肯定与赞赏。要知道太祖李渊的原配穆皇后也只是一个字的谥号,后太祖去世后,才随太祖谥号为太穆皇后,可谓是生前尊贵,死后同样享有殊荣,一生短暂,但已功德圆满。

结语:

长孙皇后以明己身,宽厚待人,庇护忠臣,辅佐帝治,无疑是一位贤德的好皇后,她的存在是李世民的一大幸事,更是国之幸事,百姓之福。长孙皇后36岁就去世了,不禁让人感叹,长孙皇后若是能活得长久些,而后的太子谋反或许就不会发生,也或许就没有女帝武则天的存在了,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真是可惜可叹啊!

相关标签:

2025-09-20 19:08:02

​唐朝两都有多少恶棍?他们在天子脚下有多猖獗?

唐朝两都有多少恶棍?他们在天子脚下有多猖獗? 说起古惑仔,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的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他们是一群喜欢纹身、崇尚暴力的地痞流氓,常常聚集在一起干一些违法...

​北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征服西夏,攻灭吐蕃,被宋朝称为奸臣
2025-09-20 07:32:59

​北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征服西夏,攻灭吐蕃,被宋朝称为奸臣

北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征服西夏,攻灭吐蕃,被宋朝称为奸臣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的复制粘贴和转载追究法律责任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胡适先生说“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2025-09-20 07:30:44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乌巢禅师是《西游记》原创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涉及到藏传佛教。因而,“乌巢禅师”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克里米亚汗国世系简介(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吗)
2025-09-20 07:28:29

​克里米亚汗国世系简介(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吗)

克里米亚汗国世系简介(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吗) 一、克里米亚汗国,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实在是太能生了。成吉思汗自己有8个儿子,他的大儿子...

​在历史上科举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2025-09-20 07:26:14

​在历史上科举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在历史上科举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科举真...

2025-09-20 07:23:59

​司马迁受到腐刑后,说了些什么?

司马迁受到腐刑后,说了些什么?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及意义(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2025-09-20 07:21:44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及意义(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及意义(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千多年前,有位叫做王之涣的诗人,来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他眺望西北大地时,感慨万千,遂写下千古名句:羌笛...

​范蠡身上有什么故事?他与勾践是什么关系?为何被称为商圣?
2025-09-20 07:19:30

​范蠡身上有什么故事?他与勾践是什么关系?为何被称为商圣?

范蠡身上有什么故事?他与勾践是什么关系?为何被称为商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范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范蠡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

​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怎么排名
2025-09-20 07:17:15

​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怎么排名

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怎么排名 说到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其实都是晚清的一些组织,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么组织那么谁更加厉害一些呢?如果要...

2025-09-20 07:15:00

​浅析宋朝文官制度的得失,有何利弊?

浅析宋朝文官制度的得失,有何利弊?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

​清朝当初被八旗军队打天下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2025-09-20 07:12:45

​清朝当初被八旗军队打天下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清朝当初被八旗军队打天下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对清代养八旗要多少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八旗制是清代特色,更是武力夺取天下的基础,...

2025-09-19 20:01:07

​明朝出了那么多的奇葩皇帝,为何国祚还能长达276年?

明朝出了那么多的奇葩皇帝,为何国祚还能长达276年? 众所周知从正德开始,明朝就有了亡国之象,七搞八搞积弊很深,基本都是奇葩皇帝,那么为何明朝国祚还能长达276年?其实答案...

2025-09-19 19:58:52

​宋朝319年间有9位太后垂帘听政

宋朝319年间有9位太后垂帘听政 刘娥画像 真宗画像 徽宗即位前,哭求向太后垂帘,以示自己登基的合法性。 这幅画为徽宗所画 电视剧《大宋宫词》的话题在网上不停发酵,该剧讲述宋...

​古代倭寇是什么意思(明朝倭寇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2025-09-19 19:56:37

​古代倭寇是什么意思(明朝倭寇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古代倭寇是什么意思(明朝倭寇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对于倭寇,大多数中国人都很熟悉,有明一代,倭寇成了危害中国东南沿海安全的重大隐患,而明朝也涌现了一批抗倭的著名人物...

2025-09-19 19:54:22

​蜀汉为何没能复刻刘邦的成功呢?

蜀汉为何没能复刻刘邦的成功呢? 秦末天下大乱。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巴蜀和汉中之王,称汉王。大约5年后,刘邦一统中原,成为了汉帝国的皇帝,史称西汉。 大约过了四百年,...

​著名景点颐和园在哪个城市(颐和园里面有什么主要景观)
2025-09-19 19:52:08

​著名景点颐和园在哪个城市(颐和园里面有什么主要景观)

著名景点颐和园在哪个城市(颐和园里面有什么主要景观) 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行宫和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占地290公顷。颐和园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

​衣带诏事件之后,刘备为何还担任着豫州牧和左将军之职?
2025-09-19 19:49:53

​衣带诏事件之后,刘备为何还担任着豫州牧和左将军之职?

衣带诏事件之后,刘备为何还担任着豫州牧和左将军之职? 衣带诏事件是汉末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事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曹操当时之所以没有马上罢免刘备的...

​建文帝下落基本确定(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终于找到了)
2025-09-19 19:47:38

​建文帝下落基本确定(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终于找到了)

建文帝下落基本确定(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终于找到了) 朱棣是一口咬定建文帝死了的,并立刻安排了隆重的葬礼,朱棣不会傻到宣称建文帝失踪。一旦宣称失踪,那么对朱棣可以说是后...

​阿拉伯帝国为何会衰落的原因(阿拉伯帝国崛起又衰亡)
2025-09-19 19:45:23

​阿拉伯帝国为何会衰落的原因(阿拉伯帝国崛起又衰亡)

阿拉伯帝国为何会衰落的原因(阿拉伯帝国崛起又衰亡) 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以后,东罗马帝国占据了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地中海区域。与此同时,红海也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可...

​为何说张煌言的死意味着明朝彻底结束?
2025-09-19 19:43:08

​为何说张煌言的死意味着明朝彻底结束?

为何说张煌言的死意味着明朝彻底结束?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煌言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清朝康熙三年,清朝浙江总督赵廷臣活捉南明遗臣张煌言,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