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国子监是如何科举选拔人才的?

2025-09-21 16:39 来源:秀流网 点击:

明代国子监是如何科举选拔人才的?

撰文|赵立波

洪武元年,刚刚登基的朱元璋,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就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由于早年失学,在戎马之间朱元璋也不忘恶补学业,在他身边聚集最多的就是知识分子,因此他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由此他奠定了明朝教育的基本范式。

在朱元璋的亲自带动下,大明的学校开始逐渐延伸到各地“太祖虽间行科举,而监生与监举人才用者居多,故其时布列中外者,太学生最盛。”虽然明朝的国子监逐步成了科举制度最为重要的摇篮,也是朱元璋在教育体制下的一次深度试水。但是,兴建规模更大的学校,在朱元璋还是看来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洪武二年下发旨意说:“复我中国先王之治,宜大震华风,以兴治教。今虽内设国监,恐不足以尽延天下之俊秀,其令天下郡县,并建学校,以作养士类。”因此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参加科举的必须是学校的生员,学校生员做官则不一定非要经过科举,这种破除固态格局的模式,体现了朱元璋的软实力建设的魄力。

国子监的前身是国子学,元朝时推出的一项教育和选拔机制。朱元璋做吴王后采用了国子监这一模式,并设置了相关机构和官员。如祭酒正四品,司业正五品,从祭酒到相关岗位都由吏部主管。但是随着时间发展,国子监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大明需要大量人才的输送和培养。正是看到了国子监存在许多弊端,因此朱元璋才力倡兴建学校,让天下更多的普通百姓人家的子弟能够入学从而改变命运。学校的学生大体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官生,一类是民生。官生又分为两等,一等是品官子弟,一等是士司子弟。官生大部分是由皇帝指派分发的指标,一般都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宿将的子弟。甚至朱元璋还亲自对这些子弟们发表了一段生动的训话:“男子汉家,学便学似父亲这样做一个人,休要歪歪搭搭地过了一世。你每(们)趁我在这里,年年来扣头,你每(们)还是挨年这歇来。你每小舍人,年纪少,莫要学那等泼皮的顽。……你每这几个也年纪小哩,读书学好勾当。你每学尔的老子行。”

国子监

因此在朱元璋看来官生入学的目的,是为了“皇子将有天下国家之责,功臣子弟将有职任之寄。”而他们学的也是“实学”,不必像文士那样舞文弄墨。此前,官生数量较多,随着不断推进,民生开始大量增长,明朝学校教育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明代施行学校与科举交错的取士政策,“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也就是说,要参加科举必须先人学校学校中的佼佼者不经科举也可以给官。但不同时期,对科举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明代读书人

朱元璋对学生还进行过一次颇为生动有趣的讲话,现照录如下:“恁学生每听着:先前那宋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南秀才每循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后来他善终了,以礼送他回乡安葬,沿路上着有司官祭他。近年着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们)都怀着异心,不肯教讲,把宋讷的学规都改坏了,所以生徒全不务学,用着他呵,好生坏事。如今着那年纪小的秀才官人每来署学事,他定的学规,想每当依着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泼皮,违犯学规的,若祭酒来鼻着惩呵,都不饶:全家发向乌烟瘴地面去,或充军,或充吏,或做首领官。令后学规严紧,若无籍之徒,敢有似前贴浸头帖子,讲请师长的,许诸人出首,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若先前贴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绑缚将来呵,也一般赏他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令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迁发烟瘴地面。”钦此!《谟训考》如此长篇大论,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学生教育确实重视,甚至有点苦口婆心了。

朱元璋书法

在学生入学后享受许多待遇,包括免除役特权,除本身外,还免其家差徭役,让他们安心学习。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学生过度参与地方事务,还特别两条规定:“一今后州县学生员,若有大事干于己家者,许父兄弟侄具状入官辩诉。若非大事,含情忍性,毋轻至于公门。二、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少,愚痴者多,其父母欲行非为,则当再三恳告。”显然这两条,前一条不许生员交结地方官,后一条是要使生员为朝廷服务,做好家庭的教育宣传作用。然而遗憾的是,明朝后期,学校教育呈现衰微泰式,主要是由于科举日重,贡举日轻,科举给学校造成了冲击,加之例监生出现造成学生成分混杂,质量下降。

朱元璋甚至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对知识分子相当重视,最终促成了他搭建帝国的战略布局。大力发展学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大量培养人才,以此成就大明软实力。然而作为粗犷的帝王练就成高级知识分子后,也产生了一些负面,那就是他无端制造很多“文字狱”,亲自参与删除《孟子》并无辜掠夺了许多文人的生命。方孝孺曾在给好友信中写道:“近时海内知名人士,非贫困即死,不死即病。”因此,明代的学校教育后的知识分子必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禁锢,但是从整体来看,明代的教育是空前覆盖度最广的,他改变了许多穷人读不起书的情况,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从最底层的读书人靠着学校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关标签:

​王伯当:瓦岗山上的神箭手,不肯降唐最后随主公赴死
2025-09-21 16:36:50

​王伯当:瓦岗山上的神箭手,不肯降唐最后随主公赴死

王伯当:瓦岗山上的神箭手,不肯降唐最后随主公赴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伯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无道,致使天下大乱、百姓生灵涂炭,为...

​明朝34位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人,为何唯独留下这4人不杀?
2025-09-21 16:34:35

​明朝34位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人,为何唯独留下这4人不杀?

明朝34位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人,为何唯独留下这4人不杀? 我们知道,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他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的帮助,在朱元璋创业期间,他们就一直陪着朱元璋东征西讨,并...

​日本火山喷发的历史(日本海底火山爆发)
2025-09-21 07:47:39

​日本火山喷发的历史(日本海底火山爆发)

日本火山喷发的历史(日本海底火山爆发)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不管是地震还是发洪,每次日本都会登上自然灾害排行榜之首。如今日本海底火山喷发后...

​宋太宗第六子赵元偓究竟什么来历?
2025-09-21 07:45:24

​宋太宗第六子赵元偓究竟什么来历?

宋太宗第六子赵元偓究竟什么来历? 宋太宗第六子赵元偓究竟什么来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9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年的《清平乐》,21年在播的...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是如今的哪里?很难想象就这么大
2025-09-21 07:43:09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是如今的哪里?很难想象就这么大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是如今的哪里?很难想象就这么大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制衡,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然而虽说各自都成了一国之君,但彼此之间还是...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
2025-09-21 07:40:54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 朱标(1355年—1392年5月17日),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朱...

2025-09-21 07:38:40

​历史上最惨的人(方孝儒:凌迟灭十族)

历史上最惨的人(方孝儒:凌迟灭十族) 人心莫测,历史上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得力大臣,而且都明白功高盖主这个道理,开国后想方设法要安一个罪名最...

​柴荣是个怎样的皇帝,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2025-09-21 07:36:25

​柴荣是个怎样的皇帝,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柴荣是个怎样的皇帝,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被拥立为皇帝,成为宋朝开国国君,自然是和柴荣早逝有很大关系。不少朋友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还...

2025-09-21 07:34:10

​熊心(在秦末被拥立为楚怀王)

熊心(在秦末被拥立为楚怀王) 熊心介绍 楚义帝熊心(?-公元前206年),芈姓,熊氏,名心。楚怀王熊槐之后(一说为其孙)。秦末诸侯王之一。 熊心本是楚国贵族,在楚国灭亡后...

2025-09-21 07:31:55

​吴国最终灭亡,真的是因为夫差的昏庸吗?

吴国最终灭亡,真的是因为夫差的昏庸吗? 如果现在让你给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讲一下卧薪尝胆的故事,你肯定会脱口而出:2500多年前,在长江中下游有两个小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

​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2025-09-21 07:29:40

​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还不知道“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狐偃帮助重耳成为晋国的国君,陪着重耳流亡在外...

​在古代如果想当官应该怎么做?有哪些途径?
2025-09-21 07:27:25

​在古代如果想当官应该怎么做?有哪些途径?

在古代如果想当官应该怎么做?有哪些途径?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选拔优秀人才到政府部门执掌权柄,叫做“选官”,与之相配套的...

2025-09-20 19:28:17

​刘秀最初只是个普通农民,为何能成为皇帝?

刘秀最初只是个普通农民,为何能成为皇帝? 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初只是个普通农民,为什么能逆袭成为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2025-09-20 19:26:01

​诗词与科举|2:赵匡胤与此人关于考试的历史著名对话,说了些啥

诗词与科举|2:赵匡胤与此人关于考试的历史著名对话,说了些啥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出身行伍,但是高度重视教育文化事业。“黄袍加身”,登基改元的当年,赵匡胤便指示有...

​王小蒙扮演者毕畅老公是谁呀(毕畅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2025-09-20 19:23:47

​王小蒙扮演者毕畅老公是谁呀(毕畅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王小蒙扮演者毕畅老公是谁呀(毕畅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王小蒙”毕畅:不顾师父反对嫁富商,老公被判14年如今过得咋样? 或许相比毕畅这个名字,观众还是对其《乡村爱情...

2025-09-20 19:21:32

​历史人物:明朝灭亡的 崇祯皇帝为什么救不了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明朝灭亡的 崇祯皇帝为什么救不了大明江山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皇帝崇祯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人能不能改变历史?可以,当然可以,商鞅、秦...

​历史人物解读:刘备逃跑时带着那么多的荆州百姓 他们为什么会跟着刘备一起走
2025-09-20 19:19:17

​历史人物解读:刘备逃跑时带着那么多的荆州百姓 他们为什么会跟着刘备一起走

历史人物解读:刘备逃跑时带着那么多的荆州百姓 他们为什么会跟着刘备一起走 对刘备和荆州百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南征、刘备携民渡江的...

​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闯王李自成的直接把闯王李自成打出恐清症
2025-09-20 19:17:02

​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闯王李自成的直接把闯王李自成打出恐清症

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闯王李自成的直接把闯王李自成打出恐清症 说起我国明末清初历史中提闯王李自成以及大顺政权最终灭亡的这段历史,大多数人往往会将山海关之战拿出来评价...

​历史人物张飞的简介(三国演义里张飞的简介和介绍)
2025-09-20 19:14:47

​历史人物张飞的简介(三国演义里张飞的简介和介绍)

历史人物张飞的简介(三国演义里张飞的简介和介绍)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被描写为: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是什么形象? 一个身高一八...

​古代的状元是怎样的存在?最后都能身居高位吗?
2025-09-20 19:12:32

​古代的状元是怎样的存在?最后都能身居高位吗?

古代的状元是怎样的存在?最后都能身居高位吗?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