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解读:刘备逃跑时带着那么多的荆州百姓 他们为什么会跟着刘备一起走

2025-09-20 19:19 来源:秀流网 点击:

历史人物解读:刘备逃跑时带着那么多的荆州百姓 他们为什么会跟着刘备一起走

对刘备和荆州百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南征、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是三国演义十分重要的一个桥段。

罗贯中的本意,大约是为了证明刘备仁义无双,百姓极为拥护,以致于宁死也要相随,很多人也是这样看的。

近年来,通过不少阴谋论者的分析,刘备携民渡江慢慢由仁义无双变成了阴谋无敌,甚至于无良无耻到了极点了。

问题是,无论是新野还是樊城,在刘备都属于治下之民,在诸葛亮都属于父老乡亲,如果刘备、诸葛亮真的这么残忍,那么后来怎么能在荆州站得住脚呢? 正常而言,刘备携民渡江,主观上自然是有着仁义道德的理念在里面的,毕竟刘备在新野呆了6、7年,是他治理时间最长的地方,人不亲山亲,山不亲水亲,总会有点感情的,想带着大家去找更好的前程并不为过。

客观上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和逃跑的帮助自然也是有的,但想来并非刘备首要考虑的。

原因有三:一是作为三国时期超一流的逃跑大师,刘备根本不需要老百姓作掩护。

想想刘备出道以来历次跑路,哪次不是化不可能为可能,哪里需要那么多的准备和掩护? 而是从实际效果看,基本也没有起到掩护的效果。

刘备自己早早就跑掉了,两妻一子其实是赵云拣回来的,最后能逃掉,与老百姓的阻挡基本没有关系。

三是刘备跑掉之后,还留下来等赵云,收集散兵游勇,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想想徐州城破之时,刘备可是匹马夜逃300里直奔袁绍处的,可见刘备其实还是想带着百姓走的,只是不知道真正带走的有多少而已。

兵民乃胜利之本。

作为一代枭雄,刘备想多带点百姓走其实是很正常的,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想不想带走,而在于他有没有这个本事带走。

中国有句俗话,谁当了皇帝,也离不了纳粮的百姓。

文绉绉一点的,叫帝力于我何有哉?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黑人讲得更直率,两条狗在争骨头,骨头要考虑加入到哪一边吗? 那么,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新野、樊城的老百姓为什么非要跟着刘备走呢? 1.刘备已经火烧了新野,断了他们后路 刘玄德携民渡江的前一回,《三国演义》中写的是诸葛亮火烧新野,既说明了两个事件的前后顺序,其实也说明了两个事件的内在联系的。

为了打败曹军,诸葛亮安排新野的老百姓们都迁到樊城去,然后在新野城中安放了硫磺焰硝引火之物,把曹仁、曹洪的十万大军烧得外焦里烂,大败而归。

诸葛亮火烧新野带来了三个后果:一是新野被烧了,而且是烧得一片废墟,新野的老百姓无家可回了。

从演义来看,刘备既没有给予拆迁补助,更没有组织异地重建,只是叫大家到樊城暂避。

这个暂避一时还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二是新野真烧了,曹军已过博望坡,刘备才安排人到四门张榜晓谕百姓,叫大家跟着到樊城去,根本没有给百姓任何别的选择。

然后,就是安排引火之物,然后就是放火烧城。

想来,那些略有迟疑、故园难舍的人,基本与曹军一起被烧死在城中了。

三是新野烧了曹军,新野烧掉了曹军不少兵马,曹军在新野损失惨重,按照三国时期的惯例,曹军肯定要找回场子的,比如屠个城啊,或者找个茬啊,或者加个税啊,等等都是很正常的。

近千年后的朱元璋同志,不是就要求苏州地区加征20倍的税收吗?为了活下去,也只得跑了。

火烧新野,不仅把刘备逼到曹操的对立面,也把百姓们逼到了刘备的后面。

2.刘备与曹操有了血仇,添了他们恐惧 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前,刘备虽然经常把曹操当成仇人,但刘备与曹操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过节,反而有了好几次合作。

比如,合作坑了吕布,再比如,合作灭了袁术。

就连刘备逃到袁绍之处,他留下来的二弟关羽,还帮曹操干掉了袁绍的两员大将呢,所以曹操基本上是获利的一方。

刘备夺徐州之后,虽然杀了车胄,抢了曹操的3000兵马,可不久曹操就轻松把刘备击败,逼着他们只能逃到刘表之处,对曹操统一北方基本上没有造成什么障碍的。

诸葛亮下山之后就不是这样了,从徐庶投刘开始,刘备兵马连败曹军,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两把大火给曹军带来了巨大损失,曹操的亲人爱将曹仁啊、夏侯惇啊、许褚啊等等,都在刘备手下吃了大亏,这就打出了血仇了。

没有血仇之前,领导们往往是以招抚为主的,曹操征伐黄巾军,最后都是以接受他们投降,把他们编为青州军,给条活路为结局的。

有了血仇则完全不同了,当年陶谦的部将干掉了曹操的父亲、兄弟和家人,曹操率军杀入徐州,基本上是鸡犬不留、斩尽杀绝的。

徐州与新野、樊城等地相近,再加上刘备兵团本就是徐州大战的亲历者,当他们绘声绘色地给老百姓们讲到徐州被屠的惨状时,百姓们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曹操也许会接受各地的老百姓的,但曹操会接受刚刚灭掉他的大军的老百姓吗?谁也不敢保证啊! 3.刘备给他们指出目标,给了他们希望 三军之害,犹豫最大。

著名成功学人士约瑟夫.基尔施纳说过:作出错误的决定也比不作决定好。

因为你可以从行动的错误中学习。

如果你出于恐惧而没有作决定,你就是在练习逃跑。

大众往往只是盲目的羊群,处于混乱之中时,他们需要的只是能告诉他们方向的头羊,至于头羊把他们引到哪里,其实他们往往是不考虑的。

相比于毫无希望而言,听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是好的。

11世纪,西欧无数日子过不下去的农民,听说可以参加十字军东征以洗清自己的罪恶、改变自己的生活,纷纷变卖家产,奔赴圣地耶路撒冷。

虽然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东征的路上了,但还是不断有人前仆后继滚滚而前,一直到两百年后新大陆发现给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家被烧了,屠夫赶上门来了,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跟着走不管怎么样,好歹有个方向啊,无论是往襄阳、往江陵还是往江夏,至少可以有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地方啊。

陷入混乱状态的民众是最可怕的,只要有一根火柴,他们就可能变成暴民,就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害。

陷入混乱状态的民众又是最好骗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方向,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会跟着就走,有多大的损失都一往直前。

新野、樊城的老百姓之所以会跟刘备渡江,仁义的口号自然有一定的作用,更大的原因应该在于他们已经陷入了混乱,只需要一个发泄或者前行的方向就可以了。

新野、樊城百姓陪刘备渡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是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有了武器,批判才会真正有人听、有效果。

二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过于从众,就是天上掉馅饼,对你来说也不过是陷阱。

三是英雄都是逼出来的,感动人心的故事背后,往往不过因为别无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

​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闯王李自成的直接把闯王李自成打出恐清症
2025-09-20 19:17:02

​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闯王李自成的直接把闯王李自成打出恐清症

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闯王李自成的直接把闯王李自成打出恐清症 说起我国明末清初历史中提闯王李自成以及大顺政权最终灭亡的这段历史,大多数人往往会将山海关之战拿出来评价...

​历史人物张飞的简介(三国演义里张飞的简介和介绍)
2025-09-20 19:14:47

​历史人物张飞的简介(三国演义里张飞的简介和介绍)

历史人物张飞的简介(三国演义里张飞的简介和介绍)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被描写为: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是什么形象? 一个身高一八...

​古代的状元是怎样的存在?最后都能身居高位吗?
2025-09-20 19:12:32

​古代的状元是怎样的存在?最后都能身居高位吗?

古代的状元是怎样的存在?最后都能身居高位吗?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2025-09-20 19:10:18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文德皇后长孙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

2025-09-20 19:08:02

​唐朝两都有多少恶棍?他们在天子脚下有多猖獗?

唐朝两都有多少恶棍?他们在天子脚下有多猖獗? 说起古惑仔,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的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他们是一群喜欢纹身、崇尚暴力的地痞流氓,常常聚集在一起干一些违法...

​北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征服西夏,攻灭吐蕃,被宋朝称为奸臣
2025-09-20 07:32:59

​北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征服西夏,攻灭吐蕃,被宋朝称为奸臣

北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征服西夏,攻灭吐蕃,被宋朝称为奸臣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的复制粘贴和转载追究法律责任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胡适先生说“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2025-09-20 07:30:44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乌巢禅师是《西游记》原创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涉及到藏传佛教。因而,“乌巢禅师”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克里米亚汗国世系简介(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吗)
2025-09-20 07:28:29

​克里米亚汗国世系简介(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吗)

克里米亚汗国世系简介(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吗) 一、克里米亚汗国,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实在是太能生了。成吉思汗自己有8个儿子,他的大儿子...

​在历史上科举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2025-09-20 07:26:14

​在历史上科举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在历史上科举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科举真...

2025-09-20 07:23:59

​司马迁受到腐刑后,说了些什么?

司马迁受到腐刑后,说了些什么?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及意义(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2025-09-20 07:21:44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及意义(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及意义(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千多年前,有位叫做王之涣的诗人,来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他眺望西北大地时,感慨万千,遂写下千古名句:羌笛...

​范蠡身上有什么故事?他与勾践是什么关系?为何被称为商圣?
2025-09-20 07:19:30

​范蠡身上有什么故事?他与勾践是什么关系?为何被称为商圣?

范蠡身上有什么故事?他与勾践是什么关系?为何被称为商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范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范蠡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

​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怎么排名
2025-09-20 07:17:15

​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怎么排名

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怎么排名 说到白莲教,小刀会教,捻军教,红灯照,义和团其实都是晚清的一些组织,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么组织那么谁更加厉害一些呢?如果要...

2025-09-20 07:15:00

​浅析宋朝文官制度的得失,有何利弊?

浅析宋朝文官制度的得失,有何利弊?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

​清朝当初被八旗军队打天下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2025-09-20 07:12:45

​清朝当初被八旗军队打天下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清朝当初被八旗军队打天下 养活他们需要多少钱 对清代养八旗要多少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八旗制是清代特色,更是武力夺取天下的基础,...

2025-09-19 20:01:07

​明朝出了那么多的奇葩皇帝,为何国祚还能长达276年?

明朝出了那么多的奇葩皇帝,为何国祚还能长达276年? 众所周知从正德开始,明朝就有了亡国之象,七搞八搞积弊很深,基本都是奇葩皇帝,那么为何明朝国祚还能长达276年?其实答案...

2025-09-19 19:58:52

​宋朝319年间有9位太后垂帘听政

宋朝319年间有9位太后垂帘听政 刘娥画像 真宗画像 徽宗即位前,哭求向太后垂帘,以示自己登基的合法性。 这幅画为徽宗所画 电视剧《大宋宫词》的话题在网上不停发酵,该剧讲述宋...

​古代倭寇是什么意思(明朝倭寇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2025-09-19 19:56:37

​古代倭寇是什么意思(明朝倭寇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古代倭寇是什么意思(明朝倭寇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对于倭寇,大多数中国人都很熟悉,有明一代,倭寇成了危害中国东南沿海安全的重大隐患,而明朝也涌现了一批抗倭的著名人物...

2025-09-19 19:54:22

​蜀汉为何没能复刻刘邦的成功呢?

蜀汉为何没能复刻刘邦的成功呢? 秦末天下大乱。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巴蜀和汉中之王,称汉王。大约5年后,刘邦一统中原,成为了汉帝国的皇帝,史称西汉。 大约过了四百年,...

​著名景点颐和园在哪个城市(颐和园里面有什么主要景观)
2025-09-19 19:52:08

​著名景点颐和园在哪个城市(颐和园里面有什么主要景观)

著名景点颐和园在哪个城市(颐和园里面有什么主要景观) 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行宫和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占地290公顷。颐和园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