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江湖门派—历史上的丐帮
金庸老爷子笔下,丐帮作为天下第一大帮。在他的作品里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天龙八部中更是故事的核心都是讲得丐帮,而丐帮在射雕和神雕时期更是作为江湖抗元主力。而历史中的丐帮究竟是如何的呢?
小说中丐帮起源于唐末,发展在宋(天龙、射雕、神雕),衰败在明(倚天、笑傲),到了清朝(鹿鼎时期基本就不怎么看不到了)。现实中的丐帮,起源大概也是在宋朝的时候,在历史记载上有记录的丐帮大佬,是在南宋的杭州,有一个叫“团头金老大”的,在杭州已经统治了杭州这一带的乞丐。而且家里还有奴婢,按照金庸老爷子的说法,“团头金老头”应该算“净衣派”的大佬了。
而到了明朝,也许是朱元璋当过乞丐。于是当上皇帝之后,这位乞丐皇帝开始在各地册封丐头,这里的丐头,大多是由有过军功但又犯过错的军人担任,这个也相当于一个官职被固定下来了,而且丐头是可以继承的。当然这个是官方认证的丐头。因为在明朝中后期,也有一些馒头是乞丐们自己选举出来的,这些是不能继承的。
经过明朝的发展,到了清朝的时候,丐帮已经到了黄金时代,这个时候基本上到了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地步,这个时候清政府已经感觉到丐帮的强大。可是清政府已经无力阻止,只能默许其发展。这个时候的丐帮也慢慢地变了味了。 当时各地的乞丐大都是壮年男子,一边通过有官府背景的丐头拿“养济院”的救济粮,一边在外面强行乞讨。乡下人每有婚丧嫁娶,必须先宴请丐头,再奉上银钱。谁家要是不肯出钱,丐帮就来一堆人,故意弄得一身污秽,臭不可闻,堵着门大呼小叫,撒泼打滚,到最后主家还得服软。县城里的集市开张,丐帮也要敲竹杠,大街上的店铺也时常被勒索。在富庶的地区,丐头都成了富豪,坐拥巨资,生活奢侈,连小乞丐也比寻常人家过得好。当然这么大的帮派肯定需要数量不菲的资金,这笔资金怎么来的呢?除了日常的行乞之外,敲诈、勒索、使用诡计骗取、又或者通过自残来博取同情心,威胁城市中的商户收取保护费等等,无恶不作,只要是当时人们能想到的挣钱的歪路子也好正路子也好,丐帮都用上了。
当然如此无法无天的行为,清政府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为清政府的扶持。在清政府进入中原之后,反清义士就没有断过。而清政府通过扶持丐帮,很好地建立一个情报网络。通过丐帮的情报网络,清政府也很好地反清义士的动向。用金庸老爷子的话来说,沦为了朝廷的鹰犬。当然丐帮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当时的丐帮确实安置了不少的流民。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到了民国,没有了清王朝的扶持,加上军阀割据。丐帮再也无法维持统一的调度,丐帮也慢慢分化成以城市为单位。再也没有了清王朝的横行。之后来到了新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土改,基本消灭了流民和乞丐。风光一时的丐帮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