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铳,古代多管金属火器,明朝军队曾大批量使用

2025-11-28 21:43 来源:秀流网 点击:

三眼铳,古代多管金属火器,明朝军队曾大批量使用

三眼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者粗钢浇铸而成。三眼铳是将三个单管铳攒到一起,再用三道铁箍将铳管固定连接,最后在后面制造一个库箍,以安装木柄保障射手的安全。

要说的是,三眼铳并不只有一个火药孔,而是每个单铳管各有一个火药孔。士兵在使用的时候,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绳,使用时点燃火绳,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

三眼铳最早能够追溯到宋代发明的梨花枪,其是由一根长枪作为主体,在靠近枪头的地方拿麻绳绑一个圆竹筒,竹筒中装着火药,筒尾部则是安装火药线,士兵跟敌人的距离在数丈的时候,点燃引线对敌人进行攻击。梨花枪被誉为是“军前第一火具”,宋代李全凭借二十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明代的时候出现了国初三眼枪和三眼铳。三眼铳是由国初三眼枪发展而来的,其去除了国初三眼枪的枪头,变得更为轻便简单。不过,三眼铳的射速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其瞄准距离同样非常有限,在超过三十米的距离外射击的话,便很难达到精准打击的效果。

作为一种火器,三眼铳被广泛应用于水战当中。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大举进犯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对于这般严重的倭患,明朝政府派遣了戚继光、俞大猷以及谭伦等将领率领水陆军队对倭寇进行抗击。明朝水师那时候广泛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当中便有三眼铳、虎蹲炮、大发熕等等。这些火器给戚继光等将领荡平倭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明朝万历年间,在日本将军丰臣秀吉发兵攻打朝鲜,明朝水陆军队奉命支援朝鲜政府的时候,明朝水陆军队便广泛配备有三眼铳。据当时的兵部右侍郎、经略备倭军务宋应昌于《经略复国要编》当中的记载,在战争初期,明朝征调的火器主要有:“大将军炮一百二十位、灭虏炮二百六十八位、虎蹲炮三十七位、小信炮一千五百个、百子铳一百六十八架、快枪五百杆、三眼铳一百杆以及大量的火箭,后来还有更多火器陆续调入朝鲜战场。”明朝水师正是配备如此之多的火器,才取得露梁海战的胜利。

兵事网——在康熙年间,雅克萨之战之中,清朝跟俄军的火器大致如何?

兵事网——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宋朝的突火枪,为什么没有进行大规模应用?

兵事网——明朝时火器得到了发展,其火器部队,为什么最终走向了覆灭?

兵事网——统治千年战场,既长又快的最佳冷兵器

相关标签:

​古代谥号大全以及解释
2025-11-28 21:41:33

​古代谥号大全以及解释

古代谥号大全以及解释 #文章首发挑战赛# 谥号,即中国古代帝王和公卿大臣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所定的称号。《逸周书·卷六·谥法解》云:“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被称为太阴星君,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2025-11-28 21:39:19

​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被称为太阴星君,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被称为太阴星君,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嫦娥,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又被称为太阴星君。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仙女,被广大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关...

​古代的“采生折割”有多残忍?将人致残,做成动物,现在仍可看到
2025-11-28 21:37:03

​古代的“采生折割”有多残忍?将人致残,做成动物,现在仍可看到

古代的“采生折割”有多残忍?将人致残,做成动物,现在仍可看到 题目:古代的“采生折割”犯罪的残忍程度和影响历史背景在我国法制的演变过程中,死刑一直存在,但在近代开始...

​无法想象,古代太监与宫女结成“对食”究竟是什么样的?
2025-11-28 21:34:49

​无法想象,古代太监与宫女结成“对食”究竟是什么样的?

无法想象,古代太监与宫女结成“对食”究竟是什么样的? 《如懿传》正在热播,目前已经播放到中后段,如懿的宫女嫁出宫去,而不是与乾隆贴身太监对食。对于这个对食是明清宫廷...

​湖北钟祥明显陵,一座颇具特色的帝王陵寝,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2025-11-28 21:32:34

​湖北钟祥明显陵,一座颇具特色的帝王陵寝,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湖北钟祥明显陵,一座颇具特色的帝王陵寝,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

2025-11-28 21:30:19

​“古代最悲壮”的一首古诗(曲子)

“古代最悲壮”的一首古诗(曲子) 花牛红老师辑录 这首曲子,就是《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名为《箜篌引》 公无渡河 无名氏 公无渡河,公竞渡河。 渡河而死,当奈公何...

​这些古代国画仕女图 “空前绝后”,没有人能超越了?
2025-11-28 18:16:40

​这些古代国画仕女图 “空前绝后”,没有人能超越了?

这些古代国画仕女图 “空前绝后”,没有人能超越了? 春风吹拂, 杨柳依依, 碧波荡漾, 群芳斗艳。 #精品长文创作季#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一位仕女独立船头,衣袂飘飘,宛若...

​古代春节里的“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是什么意思?
2025-11-28 18:14:26

​古代春节里的“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是什么意思?

古代春节里的“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是什么意思? 双春年在古时民间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美好的寓意”,例如“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一年...

​读史笔记·视频(1)|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啥学历?看完泪奔
2025-11-28 18:12:10

​读史笔记·视频(1)|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啥学历?看完泪奔

读史笔记·视频(1)|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啥学历?看完泪奔 视频加载中... 如今,很多人批判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束缚读书人头脑,不利于培养人才。但不可否认,科举...

​古代擅长耕种的汉族,为何迟迟没有开发东北呢?
2025-11-28 18:09:56

​古代擅长耕种的汉族,为何迟迟没有开发东北呢?

古代擅长耕种的汉族,为何迟迟没有开发东北呢? 我们今天谈论粮食生产的时候,东北的肥沃黑土地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地方。我们如今的全国粮食生产,大部分都是依赖于东北地区,...

2025-11-28 18:07:41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直到明朝后期以前,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都是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吧。 注:科技一...

​古代男子女子雅称
2025-11-28 18:05:26

​古代男子女子雅称

古代男子女子雅称 古代对于男子和女子的雅称相当丰富,体现了古人对性别角色和文化特质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对古代男子和女子雅称的分点表示和归纳: 视频加载中... 古代男子的雅...

​古代酒器之“壶”
2025-11-28 18:03:12

​古代酒器之“壶”

古代酒器之“壶” “壶”这种器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且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壶的种类非常多,有酒壶、茶壶、油壶等。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酒壶,古代有个词语叫箪食壶浆,“箪...

​古代最出名的将军,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谁更厉害?
2025-11-28 18:00:57

​古代最出名的将军,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谁更厉害?

古代最出名的将军,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谁更厉害?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都是古代最出名的将军之一,他们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开创了自...

​古代男子的发型,有哪些讲究?
2025-11-28 17:58:42

​古代男子的发型,有哪些讲究?

古代男子的发型,有哪些讲究? 中国古代,男子诸多长发及腰,但公众场合一般不会散发,而是有特定的发型规范。在父系氏族传承文化中,男子发型除具有美观作用外,更多体现的是...

​古代杖刑有多疼,竟然会置人于死地
2025-11-28 17:56:27

​古代杖刑有多疼,竟然会置人于死地

古代杖刑有多疼,竟然会置人于死地 在古代,杖刑作为一种常见的刑罚手段,被广泛用于各种罪行的惩处。其残酷程度令人咋舌,有时甚至能置人于死地。那么,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给孩子讲故事,中国古代典故之5——楚王问鼎
2025-11-28 14:42:42

​给孩子讲故事,中国古代典故之5——楚王问鼎

给孩子讲故事,中国古代典故之5——楚王问鼎 给孩子讲故事,中国古代典故之5——楚王问鼎 尽管头条不给我展现,让我停更了两天,思来想去,接茬写吧,权当是自己留下来的素材,...

​贵妃、婕妤、才人,一文了解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2025-11-28 14:40:28

​贵妃、婕妤、才人,一文了解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贵妃、婕妤、才人,一文了解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我们常说,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享尽齐人之福。实际上,三宫六院的说法,出自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2025-11-28 14:38:13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随着社会物质文明...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是哪九州,有6个保留至今,世人皆知
2025-11-28 14:35:58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是哪九州,有6个保留至今,世人皆知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是哪九州,有6个保留至今,世人皆知 九州也是古代对中国的一个代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这样的说法,后来战国时期九州逐渐形成,在汉朝之后,又将九州称...